鎳價在 11 月基本呈現單邊向下運行,滬鎳主力換月後,主力月度跌幅達到了18.23%,收於 109330 元/噸,回到了 11 萬大關以下。LME 月度跌幅達到了 18.12%,回到 13665 美元/噸,這個價位已經不能吸引鎳企業恢復生產。滬鎳 11 月較大量交割,達到了 17610 噸,這是滬鎳合約換成連續合約以來最大的單月交割量。
首先從基本面來看,鎳礦價格比較穩定。一方面進入雨季,菲律賓鎳礦供應慢慢開始減弱,另一方面印尼禁礦可能還有變化。目前歐盟開始向 WTO 申訴。所以後期供應情況怎麼變化還不明朗。但短期印尼禁礦前提下,明年一季度前,國內的庫存還能維持下遊需求,價格維穩中慢慢堅挺。除此之外海運費對鎳礦價格,有一定影響。電解鎳自身產量預計增產,總體變化不是太大。但是鎳鐵庫存增加,慢慢兌現過剩情況,對電解鎳的需求有較大影響,供需平衡向利空傾斜。不鏽鋼環節仍然沒有太大的起色,庫存雖然有一定下降,但幅度不大。對自身以及整個產業鏈來說仍是利空影響。
其次從數據來看,11 月的主要問題在幾個市場的價差關系上。月初到月中旬無錫電子盤的報價比滬鎳要低很多,最高時接近萬元,加上鎳豆能貼水 1000 元/噸,所以買貨基本上去無錫盤接鎳豆。相比之下,滬鎳與現貨價格高,但現貨成交不佳,滬鎳賣盤慢慢增加,空頭力量更加強大,我們可以看到滬鎳的庫存在上半個月每天都有增加,使得 11 合約交割量較大。到了中下旬,無錫與滬鎳的價差回歸至 1000元左右,滬鎳自身合約間價差也回歸理性,相比之下現貨仍居高不下,所以出現了出庫去現貨拋售的現象。但對於 12 月來說,前期價格高,已經交進去準備交割的貨可能還是會選擇在滬鎳上交割,特別是俄鎳,目前現貨上成交不好,升水又低,所以滬鎳上的庫存下降不是太快。出庫的主要還是金川鎳,目前升水仍在 5000 以上,市場缺貨,貨主可以在期貨平倉再出庫至現貨交易實現超額利潤。
從消息面來看,印尼禁礦的問題可能還會有一定反復。一方面印尼自身對出口商有恢復出口權的情況。另一方面歐盟開始向 WTO 提出申訴。
結合基本面、數據面以及消息面的情況來看。這波回落主要邏輯還是鎳鐵利空慢慢兌現,基本面出現了變化。而前期利多禁礦又漲幅較大,所以這波回落幅度不小。目前來看,這個趨勢可能還要維持到 12 合約交割結束,看後期是否礦等其它方面會帶來新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