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滬鎳低位震蕩,主力合約NI2106周跌幅0.97%。滬鎳經歷了3月初累積近15%的跌幅後,近期處於底部盤整階段。後市來看,硫酸鎳
-電解鎳價差在鎳價的大幅下挫中突破歷史新高,已經偏離基本面的軌道,而不鏽鋼產業鏈方面,終端消費正值旺季,在鎳價下跌以後現貨交投回暖,預計在情緒宣泄後進一步下跌的空間有限,建議觀望。
電池級硫酸鎳較電解鎳價差創近3年來新高。據SMM數據,2021年2月電池級硫酸鎳較一級鎳(主要爲鎳豆、粉)溢價環比上漲73.72%
,月均較一級鎳(豆)溢價爲18668元/金屬噸,大幅超過鎳豆溶於硫酸的加工成本。進入三月份,在電解鎳大幅下挫下,電池級硫酸鎳較一級鎳(豆)溢價創近3年來新高,達4.6萬/金屬噸。在此背景下,採購電解鎳制備硫酸鎳將變得及其有利可圖,或將極大提振電解鎳消費。
鎳價下挫後紅土鎳礦冶煉高冰鎳的經濟性已經削弱。目前用於生產硫酸鎳的鎳來源絕大多數是來自硫化鎳礦直接生產硫酸鎳或鎳豆溶於硫酸制得,而在不鏽鋼生產中大放異彩的紅土鎳礦因爲技術和資金的難題始終未能大規模投放使用,因此硫酸鎳-電解鎳的高昂溢價長期存在。目前紅土鎳礦生產能夠用於新能源動力電池的鎳中間體的技術路徑分爲HPAL溼法冶煉和火法生產高冰鎳,前者缺點是資金投入高,產成周期緩慢(目前最新的青山、格林美於印尼IMIP園區年產5萬噸鎳金屬的HPAL項目,投資金額高達7億美元,投產周期預估爲4年),而後者亦存在技術不成熟、轉換成本高(根據諾斯裏克的數據,紅土鎳礦生產高冰鎳的完全成本超過2萬美金/噸鎳)。通常認爲在兩個技術路徑中,HPAL是成本的下限,而火法提取高冰鎳是成本的上限。根據國信期貨的測算,當鎳價超過18000美元/噸時候,火法治煉高冰鎳才有利可圖,而當前16000美元/噸的鎳價仍不足以刺激廠商大規模開發此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