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礦區充填工區砂倉內,3臺抓鬥橋式起重機正忙碌作業,令人稱奇的是起重機司機室沒有駕駛人員,抓料、移動、卸料等自動完成,起重機全流程自動運行。12月2日,金川集團二礦區“充填砂倉天車5G+智能化系統”科研項目實驗獲得成功。
項目建成後二礦區將成爲國內首個基於“5G”通訊網絡實現砂倉多骨料自動配比、多臺抓鬥橋式起重機自動運行智能抓砂的試點礦山。
3臺抓鬥橋式起重機承擔着每年200萬噸充填工作的供砂和混料任務,一直是二礦區充填工區砂倉重要的生產裝備,幾十年的運行已形成培訓、操作、維護的固定模式。二礦區聯合中國移動金昌分公司、大連美恆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利用“5G”通訊大帶寬、廣鏈接、高速率、低延時的特點,對3臺抓鬥橋式起重機進行無人化運行試點和聯合攻關。
但“5G”入駐砂倉,將設備升級成無人駕駛,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技術難題。項目組成員經過前期充分的現場考察、論證和風險評估,拿出可行應對方案。8月份,項目正式啓動,並順利實現“5G”信號覆蓋。
通過改造抓鬥橋式起重機原有控制系統、增加地面智能控制軟件、智能物料識別、三維定位等系統,實現3臺抓鬥橋式起重機智能調度與自動運行,多骨料自動配比,智能避讓與自動衝突解決,載荷穩定運行,自動跟鬥及防脫槽功能,物料三維成像及精準定位,智能運維與設備健康診斷,視頻自動跟鬥,電子圍欄及安全策略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
參與項目實驗的起重機司機王建軍說:“不用上天車,坐在大屏幕前通過軟件進行抓鬥橋式起重機任務下發及門禁管理就完成了日常工作,實驗成功推廣後,我們的工作環境會極大改善,工作強度會明顯減少,現場設備及人員也都更有安全保障。”
近年來,金川集團以打造“智慧金川”爲總體目標,以數字化轉型爲主線,將信息行業“雲 大 物 智 移”以及5G、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業務融合。二礦區認真貫徹“五化”建設要求,在國家和行業大力推進“5G”新基建的背景下,結合少人化、無人化作業發展趨勢,把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作爲重中之重,超前謀劃,持續發力,在大力加強裝備配套化升級改造的基礎上,賦予特種設備作業更多科技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獲取更大生產效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