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11月15日報道:11月14日,在歐洲交易時段開盤後不久,LME鎳突然強勢飆升15%達到30960美元/噸的漲停板,爲4月以來最大漲幅,隨後LME鎳價自漲停價格一度快速回吐漲幅,回落至27500美元/噸左右,尾盤再度回升,收盤報28840美元/噸,漲幅7.11%。
LME如此極端的價格異動不禁讓人回想起2022年上半年倫鎳逼倉事件,行業震驚之餘,業內從業者不禁發出靈魂三問:“LME市場又怎麼了?倫鎳事件會重演麼?中國有色市場應該如何應對海外極端波動?”
記者了解到,引發倫鎳突然異動行情的導火索之一是一則工廠爆炸的消息。據網傳視頻顯示,中偉股份位於印尼莫羅瓦利產業基地的工廠火花四射,並伴隨一些爆炸聲,中偉股份董祕表示,此現象是“渣裏面含有一定的金屬異物,從1000多度入水,會有一些聲響,(這是)調試過程中的一些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0月25日,中偉股份印尼莫羅瓦利產業基地首條冰鎳產線正式投料,該項目整體規劃年產6萬噸金屬鎳,此次投產的爲第一條產線,年產1萬金屬噸鎳。目前該項目還未穩定產出鎳,因此,市場人士均表示,該突發事件對鎳市場的供應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倫鎳昨日出現大幅波動,最高一度觸及15%的漲停板,但隨後價格回落也很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倫鎳市場現在參與者有限,日均成交量僅爲兩三千手。因此,資金很容易因市場情緒炒作而推動市場劇烈波動。”中原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劉培洋表示。
據劉培洋介紹,目前鎳供需兩端整體疲弱,雖然庫存低位對價格有所支撐,但難以形成鎳價持續上漲的驅動。另外,消息面上,LME宣布暫時不禁止俄鎳交割,市場對海外交割資源的擔憂有所緩解;同時印尼加徵鎳產品出口關稅的市場傳言遲遲未能落地。因此,近期鎳價上漲之後,現貨升水連續下調,當前鎳價已經處於估值區間相對高位,後續若要出現新一輪上漲就需要尋找新的驅動。
在光大期貨研究所有色金屬總監展大鵬看來,昨日倫鎳的行情是在美聯儲加息放緩預期以及國內穩增長政策出臺下,內外宏觀環境快速回暖且產生共振,有色集體反彈下,因歷史極低庫存受到資金過度關注而引起的異動。
據LME數據顯示,LME鎳庫存昨日降至50172噸,刷新紀錄低位。在低庫存的“掩護”下,倫鎳再次受到多頭投資者推崇。從內外漲跌幅度來看,外盤依然領漲,內盤則被動跟隨,進口虧損擴大,這也說明觸發因素多來自於海外。
不過,展大鵬表示,30000美元/噸左右的倫鎳價具備較高的風險性。他進一步解釋說,隨着印尼鎳生鐵以及鎳中間品、鎳鋶產能的快速釋放,全球鎳正由鎳生鐵過剩逐漸轉爲精煉鎳過剩,即呈現全面過剩的預期。但鎳供求轉向的預期並未體現在顯性庫存上,給了做多資金想象空間。短期來看,隨着淡季的到來,不鏽鋼產量的消化壓力會隨之到來,價格實際易漲難跌。當前雖然不鏽鋼受鎳價及市場氛圍影響有所擡價,但並不持續。當市場樂觀情緒下降,不鏽鋼價格受累庫壓力出現下行之時,負反饋或容易被觸發,從而站在產業鏈頂端的精煉鎳價反而表現可能更加羸弱。
“因此,當前LME鎳價再次出現非理性上漲,國內投資者應保持理性和謹慎,市場再現高波動率下,風險管理應放在首位。”展大鵬表示。
國信期貨研究諮詢部主管顧馮達表示,目前鎳市場對LME某持倉30%以上的機構多頭將重演逼倉和印尼可能出臺相關出口限制政策的相關傳聞四起,卻缺乏有效信源證實,近階段倫鎳爲代表的海外有色金屬價格異動較爲頻發,國內有色市場則相對平穩。昨日市場異動的傳聞導火索之一就是全球鎳資源出口國印尼擬對鎳鐵徵收出口稅引發供應憂慮,而LME自9月以來持續就禁止俄羅斯金屬問題的相關政策討論,一度推動國外相關有色礦業品種短期價格預期有所失控,盡管11月11日LME出臺結論稱目前對俄羅斯金屬不額外禁止、不額外設檻,同時將遵守有關國家法律限制(如英國或歐盟其他國家),並且明年開始定期公布數據,以便市場了解最新庫存結構,上述舉措對正處於低庫存、緊平衡、高升水的部分有色品種帶來一定程度降溫,但似乎並未完全平復海外有色市場的極端波動風險,因LME數據披露顯示,近階段電子盤流動性較低,而LME鎳市場持倉集中度偏高,一家多頭在某個月度合約上持倉佔比超30%,倫鎳市場存在多頭再度逼空的風險。
事實上,今年倫鎳幾度出現突發異動行情,尤其是在3月發生的“倫鎳逼倉事件”後,LME因此作出“史無前例”的決策,即暫停鎳交易,並取消了3月8日0點後的所有交易。經歷約一周的暫停之後,LME鎳交易重啓並歷史性地設置了漲跌停板制度,還首次要求向交易所披露通過衍生品進行的場外交易。在隨後LME鎳恢復開盤後還出現了較爲頻繁的取消交易的操作。因此,交易量低和流動性不足成爲3月之後LME鎳交易的一個特點。這無疑損害了LME在市場中的信任,而流動性匱乏的LME更令市場懷疑其是否還能成爲全球定價代表。
“回顧今年LME市場表現可以發現,2月底至3月份,受烏克蘭局勢螺旋式惡化升級的影響,歐美以史無前例力度不斷升級對俄羅斯經貿制裁及資源出口的限制,以俄鎳爲代表的相關資源品貿易受限,導致倫鎳期貨多空力量階段性完全失衡,多頭乘勢加碼推動倫鎳期貨上演歷史罕見的逼倉大戰,不僅造成了倫鎳空頭一度在3月上旬短短幾天內就出現數百億美元巨虧和追保強平壓力,還幾乎造成了3到4月份全球鎳現貨市場貿易的大面積癱瘓。對全球鎳行業的上下遊產生深遠的影響,狠狠動搖了LME鎳價之前在全球貿易中的絕對定價地位。”顧馮達認爲。
顧馮達表示,進入下半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和歐美制裁壓力依然較大,尤其是9月以來LME堅持數月的“不額外制裁俄羅斯”的立場一度鬆動,對全球本就供應鏈脆弱的有色市場造成更大不確定性,盡管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造成的衝擊變化並未如上半年那麼嚴峻,且LME確定不進行額外制裁俄羅斯金屬後,海外有色價格一度回歸修正,然而緊隨其後的宏觀預期改善進一步支撐了市場漲幅,包括G20期間經貿關系預期改善等因素修復金融市場的宏觀預期,爲大類資產價格反彈提供了相對溫和的宏觀環境,在如此敏感時期倫鎳價格波動被放大。
“從今年以來頻繁出現的LME有色價格異動來看,以LME爲代表的海外期貨衍生品市場存在極大風險管控的缺陷,多年來多次出現大型機構聯合體利用行業地位和輿論優勢操縱海外期貨價格以達到獲利目的,在期貨價格明顯背離基本面的情況下,如2022年3月份,LME並沒有很良好的應對機制來讓市場回歸理性。而在此之後倫鎳市場規模和以LME計價的現貨貿易規模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參與者正在逐步離開LME,倫鎳市場的流動性也隨之越來越脆弱。而昨日的價格異動正是倫鎳市場流動性脆弱的一個明證。”顧馮達坦言。
除了交易所自身的原因,隨着地緣政治等因素,全球供應鏈區域化趨勢愈發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倫鎳市場的價格是否還具有全球標杆性,是否能爲全球現貨市場及期貨市場參考參照,值得全球市場投資者、實體產業鏈乃至監管機構反思和啓示。顧馮達表示,對於國內交易者來說,應更理性地思考境內外行情聯動的邏輯,國內市場價格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和國外市場緊密跟隨。
“當前,我國鎳期貨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2021年我國上期所鎳交易量、實務交割量均居全球前列,成爲僅次於倫敦的‘第二極’,同時上海鎳價格能更多地反映國內以及亞太地區供需,可作爲部分中資企業鎳相關產品貿易基準價廣泛應用於相關產業鏈上下遊。對於國內期貨監管和經營機構來說,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面臨的障礙之一是交易量大,但影響力有限,應當認識到中國期貨力量要成熟需放眼全球並着眼國內大市場。一方面,應積極主動做好對內外關聯較強品種的潛在大戶操控、軟逼倉的措施管控;另一方面,應認識到海外衍生品市場頻頻失控之下,應加大國內產業風險管理培訓及自我定價的推廣,以避免中資企業和相關機構再度陷入類似‘倫鎳異動’所帶來的極端交易風險與困境。”顧馮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