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5月12日報道:滬鎳主力合約昨日跌逾5%,是跌幅最大的有色品種,陳薪伊認爲,除宏觀因素之外,鎳產業邏輯正從前期的供給結構性矛盾過渡到全面供給過剩。“近期俄鎳長協陸續到貨,加上國內電積鎳項目產出增加,本周三華友衢州項目2萬噸精煉鎳和8萬噸硫酸鎳項目開始投料,全球純鎳低庫存格局或將難以延續。”她說,二級鎳方面,印尼新投產能釋放,鎳鐵持續回流,從而衝擊國內市場。總體來看,鎳元素供給增加對鎳價上方形成較大壓力,鎳價中長期處於下行趨勢之中。
“鎳跌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宏觀和微觀的共振。”肖宇非同樣表示,鎳的基本面出現了明顯的供過於求的情況。供給端,隨着印尼鎳礦、鎳鐵和精煉鎳生產的逐步放量,鎳元素供給已經出現明顯增加。需求端,地產板塊疲弱導致不鏽鋼產量下降。新能源汽車需求也不及預期。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依然保持同比增長,但是電池級硫酸鎳的產能已經出現過剩跡象,再加上磷酸鐵鋰電池在價格上的相對優勢,鎳需求降低。
王彥青則認爲,鎳價下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目前鎳市庫存正處於歷史低位,導致鎳價的彈性較大,宏觀預期和消息面的擾動對鎳價的影響十分明顯。二是基本面的擾動。目前一級鎳需求集中在合金板塊,不鏽鋼和電池領域的一級鎳用量佔比極低,而合金板塊近期需求表現一般,對鎳價形成拖累。另外,臨近年中,一級鎳後市依舊存在較大的產能釋放預期,對鎳價形成利空。
在有色金屬板塊內部,品種間基本面存在相對差異。肖宇非提道,銅近期供給保持穩定,需求有一定的增長,光伏投資和家電排產同比均有較爲可觀的增加。但是由於宏觀偏弱,疊加季節性庫存水平較高,銅價依然難逃下跌的命運。鋅價回落的主要原因則是供給端的增加。今年1—4月我國鋅錠產量增加7.2%。在傳統基建需求並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鋅也出現了供過於求的局面。